(相关资料图)
农历癸卯兔年第一天,1月22日,前“兔”似锦·一页青砖放光彩非遗体验活动在州彩陶馆(州博物馆)举办,我州青少年儿童通过认知传统艺术来辞旧迎新,让春节过得更有意义。
活动邀请省工艺美术大师、临夏砖雕州级非遗传承人杨志磊,围绕临夏砖雕的文化魅力、传统纹样、工艺流程、当代佳作欣赏、宋金时期砖雕探索、临夏砖雕实践创作等方面给学生和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砖雕课,并带领大家现场制作砖雕《彩陶娃》文创杯垫。
活动中,学生和家长跟随老师的讲述,了解每一件精美砖雕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故事,从一器一物在工匠的手中雕琢研磨,再到使用者的手中朝夕相伴,物华之美包含着制作者的心意,也承载着使用者的岁月。临夏砖雕这份厚重的礼物让大家跨越千年历史“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艺术之美,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学生们手捧亲手制作的砖雕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非遗文化已经在他们心底悄悄播下了种子。
“今天是春节第一天,我们参加了这次非遗体验活动,了解了中国砖雕文化历史,自己还亲手制做了彩陶娃娃,非常开心,我希望还可以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小学生马欣悦告诉记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和家长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这是我们‘兔飞猛进迎新年、花样兔年乐翻天——博物馆里寻年味’春节主题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给学生讲述临夏砖雕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及相关知识,让更多青少年儿童体验精湛的砖雕技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认同理解。”州博物馆讲解员汪春兰说。
2006年临夏砖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砖雕文化之乡”的美名享誉四海。目前我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白塔木雕、雕刻葫芦等享誉西北乃至全国,近年来泥塑、蛋雕正在兴起,河砚惊世亮相,黄河文化、大禹文化、花儿文化、非遗文化、牡丹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临夏灿烂辉煌、多元一体的优秀文化正在走向全国。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